首頁 > 種種專欄
《致:最後的探訪》 2019年,踏上,或走回嘉義這片土地,探訪一詞原只是我們作為影像紀錄工作者,田野調查的一部份。 不甘於人世間短促的交會,竟可能什麼也沒留下:那些浮世裡閃
每週總會有固定幾天,晝夜將嘉義市融和街55號一分為二:白日裡是人潮不斷的早午餐店,到了下午門口的「售完」木牌被翻起,小屋便彷彿暫時睡了過去;而當整個城市被輕輕蓋上夜幕,屋裡燈火再次燃起,便搖身一變成了
「叩叩叩!」 還不到表定下午三點營業時間,門外就已稀稀疏疏傳來客人們的敲門聲。 位在延平街上的秘氏咖啡,在兩旁以金屬物件構成的矮房之中,木頭質地中和了現代城市常有的冰冷表象
鄰近兩點的午後時分,嘉義市延平街上一棟小屋緩緩拉起了鐵捲門。 隨即映入眼簾的是老闆豐瑋有條不紊的身影——俐落準確地將店門口的固定班底:腳踏車、書架、招牌,依序安放至其位,隨後便對著早在一
在各式招牌高低錯落的台南民權路上,有間沒有掛上招牌的店,如果只是從騎樓快速地走過,會以為它就只是間賣竹製品的古早店面。然而,若駐足停留、閉上眼一會,便能從淡淡竹香氣中嗅到一點皮革的味道。循著味道走進,
來來往往的車輛在民權路上呼嘯而過,一家被濃厚異國風情包裹著的小小店舖,在車水馬龍的路旁怡然自得地矗立著,配上店門口老闆娘精心種植的花草植物,顯得頗有幾分喧囂中獨自寂靜之感。 「泰老饕」的
曾經的百花齊放,到至今的孤芳自賞, 南管對許多人來說,它或許遙不可及, 但對鳳聲閣來說,儼然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 鳳聲閣這名字乍看之下會讓人想到飄散淡
走離混雜人與食物氣味的文化路後,拐個彎就是光華街了。 幾家招牌早已斑駁的傳統布行仍舊營業著,而這間異國服飾店在一旁顯得光怪陸離,格外奪目。這個街口,彷彿成了異時空的交會處。
走進狹小的空間,一眼就能望見地面上一疊疊經過仔細包裝,並用木板架高的紙張,在整齊歸類擺放之下,那些數量龐大的紙張絲毫不顯紊亂,反而在這樣的井然有序之中,隱隱透著一股注重細節的職人精神。這天,碰巧撞見老
淡淡香氣沿著街巷飄來,是用豬大骨熬湯的味道。向前走近,沒有過多的問候,抬起頭對視,一個微笑,像是回到童年裡的阿嬤家,不管多晚回來,總是會有人端一碗熱騰騰的麵上桌,然後靜靜地坐在一旁看你吃飽。
清晨四點,天光未亮,城市已有些躁動。 但謀求生活的人,為了看清前路,早已點亮雙眼。 阮錦蓉,從越南嫁到台灣九年,第五年才領到身份證。在滿是中式餐館的北榮街,以她為名的「錦蓉
通往網寮的路途,是被阻隔開,一窪一窪的海水。 視野所見都是被曝曬過的:海鳥、蚵殼、倒影,還有日子。 途經此地的人膚色大都曬的勻稱,領著一簍一簍的籃子、一些我們並不熟識的器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