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種種探訪】— 鳳聲閣

曾經的百花齊放,到至今的孤芳自賞,

南管對許多人來說,它或許遙不可及,

但對鳳聲閣來說,儼然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 

鳳聲閣這名字乍看之下會讓人想到飄散淡淡檜木味的閣樓,每個人彈奏著自己的樂器,樂曲的聲音藉著空氣的傳播慢慢傳出來,悠游自得。在十坪空曠的康樂室裡面、灰暗的日光燈、橡膠的防滑地板、配上三張會議桌,這裡成了鳳聲閣的團練室,雖然沒有檜木味,但有著一群努力守護南管的人們。練習樂器之餘也交流生活瑣事。

 

南管是一項歷史悠久的絲竹音樂,現今台灣熟練演奏這項傳統音樂的人寥寥無幾。嘉義鳳聲閣的蔡清源老師為了不讓這項珍寶消失,因此復閣。但近年來由於老師身體狀況逐漸不佳,鳳聲閣面臨了沒有上一輩教導、也沒有下一輩傳承的雙向危機,傳承的任務落在了現任團員的身上。團員們說道:「每個月的推廣活動結束後,雖然吸引到一些年輕人,但他們卻以為我們是免費學國樂的,發現南管跟國樂大大不同後,就沒有再來過了。」南管有自己獨立的樂譜、唱的是泉州話、搭配戲曲出現時彈奏的旋律跟純音樂有些不同,以前還有南管布袋戲呢!只是南管戲當然還是比不上歌仔戲,它獨特的地方似乎也成了流傳的阻礙。

 

現鳳聲閣團員會定時聚在經國新城團練,每當團員聚在一起時,像個大家庭,不僅是為了練團,更有了排解壓力、調劑心身的作用,似乎也成了大家的工作間隙的避風港。循著樂曲起承轉合,跟著樂手的輕攏慢撚,它雖慢,卻能感受一股長久且綿密的韻味,有別於常在廟會、陣頭聽見北管音樂,南管帶給人有更多的回味及深遠。

 

特別感謝|鳳聲閣

 

TOP